在西王镇政府西侧一个牌匾上写着“二姑包子铺”的门市里,白海波、张会茹夫妇正在紧张的忙碌着准备午餐。当问到他们目前的收入情况时,两口子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,高兴地说:“我们一家现在月收入能达到6000多元”。
白海波家住西王镇西罗口村,家中7口人,奶奶患慢性病也需长期服药治疗,父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常年住院,母亲又因两次开颅手术花费32万余元,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,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白海波与妻子张会茹身上,而白海波之前患有胃粘膜脱离和强直脊柱炎,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。对这个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。
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期间,白海波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。西王镇政府先后为其落实了健康扶贫、教育扶贫、危房改造及产业扶贫相关政策,家庭困境得到极大缓解。镇政府还根据其家庭实际情况和小两口均为大学毕业生的特点,将张会茹安排在西罗口幼儿园工作,并不断创造条件,经常给白海波安排一些临时性工作贴补家用。
镇政府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,了解到白海波曾经在包子铺打过工,学到了制作技术,小伙子想干、肯干,一直想开间包子铺,但是苦于没有资金,这个想法一直搁置着。镇扶贫办了解这一情况后,联系区就业局为其申请了1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,帮助白海波在镇政府旁边租赁了两层门市开办了包子铺。
为了帮助白海波重拾信心,西王镇扶贫办积极帮助白海波大力宣传包子铺,并鼓励西王镇政府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消费扶贫,与此同时,白海波自力更生、奋发图强的故事也得到了广泛关注与支持。镇政府很多工作人员也经常通过各种公众平台为其宣传,鼓励周边的亲朋好友到店进行消费扶贫。通过一段时间的诚信经营,包子铺提高了白海波一家的收入,实现了全家稳定脱贫,也带动了更多的贫困户创业的热情。现在,白海波的包子铺生意不仅有了起色,而且越做越红火。
早晨6点开门一直到下午3点营业结束,平均每天流水六七百元,慕名而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,加上诚信经营,包子都是真材实料,皮薄馅大,正常时间产品供不应求。虽然经营包子铺并没有太大的盈利空间,但是夫妻俩却表示能通过自己的手艺和诚实劳动增收致富,心里面感觉很踏实。白海波说,感谢政府的信任与帮助,当初为了照顾老人不得已舍弃了工作回乡打拼,但生活的窘困使得他处处掣肘,没有政府的扶贫帮助,无论如何也不会有今天的收获,他真诚的感谢政府,感谢所有帮助过他的人,他要用自己的能力脱贫致富,并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,用实际行动报答党和政府的关怀。
|